2019年12月26日晚,在四川大学商学院203教室,贺竹磬先生为川大MBA同学带来了一场关于 “中资企业海外‘走出去’投资经验教训” 的精彩演讲。贺竹磬先生,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社科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副研究员,财政部PPP专家,西安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导师。曾在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华建公路投资有限公司,湖北楚天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任职,目前担任四川交投海外事业部部长,四川成渝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成渝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四川众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贺竹磬先生就中资企业海外投资的失败案例、企业走出去的目的与风险、海外项目成功的商业之道和基建企业跨境投资关注点四个方面与在座的同学进行了深度的解析与分享。讲座伊始,贺竹磬先生就列举分析了大量的失败案例。如暴风科技在短短的三年间,从科技黑马股到可能退市,海外并购失败是其主要元凶。在对MPS公司的收购中,尽职调查缺失,对行业形势、大环境判断有误,对MPS风险判断有误,没有对债务和或有债务的分担进行安排,对MPS缺乏有效的运营管理手段,没有对高管竞业限制等都是其失败的原因。平安集团收购富通同样也是中资海外投资的失败案例之一。贺竹馨先生表示:平安集团对政治风险、法律风险认识与防范不到位,获取收购信息不到位等是其收购富通失败的主要原因。接下去,贺竹磬先生又分享了两个关于基建的海外投资失败案例,即中铁建沙特麦加轻轨项目,中海外波兰高速公路项目。以及中铝并购力拓公司,上汽并购韩国双龙和渤海海外并购的失败案例。这些失败的案例都暴露了企业对海外项目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存在严重不足,对国外文化、企业文化及管理中都缺乏充分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我国境外投资的快速增长,中国对外投资在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2017年下半年,在防风险降杠杆的政策下,在一系列监管政策、美国和德国等海外市场对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审核趋严的影响下,跨境并购逐步降温,交易日趋成熟与规范。呈现出“内松外紧”的趋势。中国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近年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也在逐步增加,尤其是一带一路工程。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能获取战略性资源、保障自主发展,而且可以开拓海外市场、避开贸易堡垒,还能降低生产成本、获得竞争优势。企业走出去的同时同样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文化风险以及劳工风险,甚至是美国CFIUS审查,美国反垄断调查,欧盟的审查等。
随后,贺竹磬先生分享了几个海外成功项目。比如吉利收购沃尔沃项目。吉利沃尔沃的联姻是双赢的,吉利给沃尔沃带来了施展拳脚的自由空间和背后的资金支持。而沃尔沃则给吉利带来了技术上的帮助,进一步影响就是,产品竞争力直线飙升。从2002年开始计划并购,一直到2010年,8年的时间,这是一个双方沟通和交流的非常漫长的过程,也使企业对市场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整个项目并购采用专业的投资团队,操作严谨、科学、计划、有条理。并购完成后,吉利选择了合适的整合模式,充分释放沃尔沃潜在的优势和竞争力。这样既消除了并购初期的不稳定因素,也可以根据并购产生的优势来制定其他整合策略。吉利从并购之初就一直强调双方之间的“兄弟关系”,保持沃尔沃独立运营,并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等。最终促成了这次成功的收购。另外,还有中远投资比雷埃夫斯港项目,招商局港口业务项目,山东高速收购法国图卢兹机场股权项目,三峡集团收购葡萄牙电力项目等成功的案例。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企业“走出去”正在成为全球跨国公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强大,企业强大的必然之路。贺竹磬先生总结了基建企业跨境投资需要重点关注的16个点:一带一路是巨大的市场绝非是援助;贸易战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影响是会长久存在的;把握好走出去的度,借日本前车之鉴;秉持双赢的理念,而非掠夺式;符合国家导向,获得必要支持;聚焦主业,铆钉商业模式;谨慎选择目标市场及项目,控制好风险;初期可瞄准有竞争力的成熟项目;把握市场机会,选择好投资的时点;选择合作伙伴,避免单打独斗;搭建有竞争力的投融资结构;投资团队要专业;深入做好投可行性方案;防风险放首位,适当购买保险;重视文化融合,实现长治久安;构建内外有别的管控机制。
最后,同学们和贺竹磬先生就企业国际化话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什么样的企业适合走出去战略”?贺竹磬先生认为“适合的企业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这样的企业应是行业的领跑者,要有明确的商业模式、竞争力,企业领导者要有国际视野”。讲座在同学们的掌声中落下帷幕,大家表示受益匪浅,对中资企业海外投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撰稿人:冯易
2018级系统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