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晚,四川大学商学院刘苹教授以《向死而生》为主题作客四川大学商学院MBA睿知大讲堂,通过三个小时的交流引导同学们洞悉死亡哲学,觉知生命意义。讲座包含“走进死亡”、“不同的生命观”、“终极关怀”以及“活出生命的意义”四个部分。数百名川大学子在云端相聚,共同度过一个相互疗愈的夜晚。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如《金刚经》最后四句偈语所言,我们应该用“如是”的态度去看待世间万法,允许和接纳客观事物,比如死亡。在刘教授的引导下,诸多同学真诚地分享面对死亡的情感反应,共同探寻世间不朽之物,对死亡的必然性、差异性、不可预测性以及无所不在性达成共识。同学们在评论区畅言“遗愿清单”。而形形色色的临终愿望又何尝不能现在就去做呢?刘教授以疑问句结束第一部分“走进死亡”。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佛家在《大涅槃经》的论述认为,世间一切因缘和合的事务都不能恒常,都处在生住异灭的过程之中。生命观亦无常,刘教授引用儒家、道家、佛教等为代表的中国观点,以及天主教与基督教等为代表的西方观点,对一世说、二世说以及三世说等不同生命观进行介绍。结合肉体和灵魂,以及人的同一性这两个话题引导同学们进行深度思考,引申出对死亡本质的论述,并引发大家对各自生命观选择的回顾与思考。
未知生,焉知死
除了世俗关怀,我们不可避免地面对终极关怀,即追问“既然无可避免地面对死亡,那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刘教授带领同学们去觉知佛家福慧双修、道家逍遥自在以及儒家家国情怀、共产党人为人民献身等不同形式的终极关怀。
有关乔布斯与史铁生对于生命意义的讨论,为第四篇章“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奠定了基调。刘教授本次讲座中多次提及的四本经典生命之书对我们有所启发。《相约星期二》讲述的是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临终前每周二与得意门生交流的故事。《追逐日光》是毕马威前首席执行官把人生最后三个月过成心流体验的故事。《当呼吸化为空气》讲述了作者以医生和患者的双重身份,记录余生以及深度思考医疗与人性的故事。《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则分享了李开复先生劫后重生带来的人生思考。有限的讲座时间恰好给予每位听众一个充满未知数的思考空间,刘教授的精彩分享连同四个故事一道指引我们用行动去回答生命之意义。
三个小时引经据典的真情分享中,和蔼可亲充满知性美的刘苹教授带领着我们体验死亡哲学的同时感悟生命意义。知道我们的人生是有终点的,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曾经、现在和未来可以拥有的一切,让我们有不同的体验与成长。本次讲座开启领悟向死而生智慧的大门,期待我们用实际行动活出生命的意义,做好死亡这一人生课题的答卷人。
撰稿人/彭科豫
2022周末2班